磷酸三乙酯|阻燃剂TEP|亚磷酸三苯酯|抗氧剂、稳定剂TPPi|磷酸三苯酯|阻燃剂TPP|磷酸三2-氯丙基酯|阻燃剂TCPP
   
联系我们

联系人: 邵君( 先生,国内国际部经理 )
电话: +86-0512-58961066
传真: +86-0512-58961068
手机: +86-18921980669
E-mail: sales@yaruichem.com
地址: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东方新天地10幢B307
Skype: yaruichem@hotmail.com
MSN: yaruichem@hotmail.com
QQ: 2880130940
MSN: yaruichem@hotmail.com Skype: yaruichem@hotmail.com QQ: 2880130940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聚氨酯磺酸型扩链剂

聚氨酯磺酸型扩链剂

来源:邵君( 先生,国内国际部经理 ) 发布时间:2018-4-8 18:01:07
聚氨酯的形态结构。聚氨酯的性能,归根结底受大分子链形态结构的影响。特别是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软段和硬段的相分离对聚氨酯的性能至关重要,聚氨酯的独特的柔韧性和宽范围的物性可用两相形态学来解释。聚氨酯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软硬段的相结构及微相分离程度。适度的相分离有利于改善聚合物的性能。

目前,国内对聚氨酯磺酸型扩链剂的研究不是很多,但是聚氨酯磺酸型扩链剂的一些特点,尤其是聚氨酯磺酸型扩链剂相比于羧酸型显著提高聚氨酯固含量的特点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而且,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在涂料、生物医学、个人护理、胶黏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高耐水性、高柔软性,高固含量等性能相比于羧酸型水性聚氨酯在各方面性能上有优势。

聚氨酯反应原理聚氨酯中的主要反应,是异氰酸酯与羟基生成氨基甲酸酯键的反应。实验选用氧化乙烯链段(EO)。

红外光谱扫描。采用在KBr压片上涂膜法,应用Spectrum一10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PerkinElmer,UK)对预聚体(组分A)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量较高(85%以上)、且分子量较大(4000~7ooo)的亲水聚醚多元醇6040作为主要原料。(EO)作为亲水基团,赋予材料亲水性。

水性聚氨酯注浆堵水材料的反应原理。实验中首先键反应,生成缩二脲、脲基甲酸酯键,交联形成聚氨酯。

从微观形态结构看,在聚氨酯中,强极性和刚性的氨基甲酸酯基等基团由于内聚能大,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聚集在一起形成硬段微相区,室温下这些微区呈玻璃态次晶或微晶;极性较弱的聚醚链段或聚酯等链段聚集在一起形成软段相区。



中文名称:4,4'-亚甲基双(2-甲基-6-乙基苯胺),扩链剂固化剂MMEA

中文别名:二(3-甲基-4-氨基-6-乙基)苯甲烷; 硬化剂MED; 4,4亚甲基双(2-甲基-6-二乙基苯胺)

英文名称:4,4'-Methylene-bis(2-methyl-6-ethylaniline)

4,4'-亚甲基双(2-甲基-6-乙基苯胺),扩链剂固化剂MMEA应用:聚氨酯弹性体、聚脲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固化剂.

包装:25kg/桶



软段和硬段虽然有一定的混容,但硬段相区与软段相区具有热力学不相容性质,导致产生微观相分离,并且软段微区及硬段微区表现出各自的玻璃化温度。软段相区主要影响材料的弹性及低温性能。

硬段之间的链段吸引力远大于软段之间的链段吸引力,硬相不溶于软相中,而是分布其中,形成一种不连续的微相结构,常温下在软段中起物理交联点的作用,并起增强作用。故硬段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拉伸强度、硬度和抗撕裂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这就是聚氨酯弹性体中即使没有化学交联,常温下也能显示高强度、高弹性的原因。聚氨酯弹性体中能否发生微相分离、微相分离的程度、硬相在软相中分布的均匀性都直接影响弹性体的力学性能。

实际上,前面提到的软段、硬段分子结构、分子量等因素也影响聚氨酯的相分离。例如,聚氧化丙烯型聚氨酯由于软段的极性与硬段相差大,相分离明日为,溶解在软段中的硬段少,即软段中的“交联点”少,也是强度比聚酯型聚氨酯差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表明,随着脲基甲酸酯、缩二脲等基团的增加,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耐疲劳性能下降。

线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分子量在一定程度内对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分子量的增加,则聚氨酯材料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增加,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下降。对高交联度的聚氨酯材料,如泡沫塑料、涂料等,分子量并非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

温度对聚氨酯分子形态结构有影响,并影响到材料的性能。聚氨酯的初始反应温度可影响分子结构的规整性;热熟化即使反应基团完全反应,又使得基团和链节有机会排列有序;较高温度反应,可使得线性分子链形成少量支化和交联;而常温后熟化或低温放置,可使得聚合物分子链间形成氢键,并生适度的相分离,有利于性能的提高。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yaruichemical.com